代表性成果
  • 2024年度代表性成果——特提斯单向汇聚过程的上盘响应与深部驱动机制
    在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历史中,诸多大陆块体由南半球的冈瓦那大陆逐渐裂解、“单向、单程”地拼贴至北半球的欧亚大陆,最终使得大陆群中心由晚古生代的南半球转移到当今的北半球。汇聚过程中,以安纳托利亚为代表的上盘记录了十分独特的构造-岩浆响应,即发育地壳挤压+岩浆间歇→地壳伸展+岩浆峰期→... <!--!doctype-->
    2025-09-22
  • 2024年度代表性成果——锆石水含量和磷灰石H同位素揭示华北晚中生代板内花岗岩和玄武岩中水的深部起源
    华北克拉通是地球上少数经历显著破坏的古老克拉通之一,其晚中生代(侏罗纪-早白垩世)广泛发育的板内花岗岩和玄武岩为研究克拉通破坏机制提供了重要窗口。传统观点认为板内花岗岩形成于缺水、还原环境,水主要源自地壳内部脱水熔融。然而,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花岗岩却表现出异常高水含量和高氧逸度特... <!--!doctype-->
    2025-09-22
  • 2024年度代表性成果——嫦娥六号样品微区多元年代学和同位素研究
    月球的二分性是指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岩浆活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图1),但是其形成机制尚未得到解决,成为现今月球科学最大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前人类的多次月球采样任务均位于月球正面(图2),但研究月球二分性不能缺少月背样品。嫦娥六号样品采集于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 <!--!doctype-->
    2025-09-22
  • 2023年度代表性成果——追寻印度北侧已消亡板块—“喜马兰蒂亚”
    古新世以来,曾位于印度次大陆与青藏地块群之间长约1000-2000公里消亡块体的属性存在极大的争议。前人研究认为,该块体可能曾经是印度次大陆的北侧延伸、大洋板块、或二者不同比例的结合体。本研究借助数值模拟与多学科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将该消亡板块限定为:由~600公里长的高浮力地块(如克拉通... <!--!doctype-->
    2025-09-23
  • 2023年度代表性成果——嫦娥五号样品揭示月表普遍存在并不断累积的三价铁
    铁元素是能够记录太阳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科学家通过对阿波罗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样品中的铁元素主要以还原性的Fe2+和Fe0两种状态存在。尽管如此,近期对阿波罗样品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某些样品中含有高含量的Fe3+。传统认知将月表Fe3+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对月球原生还原性Fe2+/Fe0的氧... <!--!doctype-->
    2025-09-22
  • 2023年度代表性成果——金属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发及其对化学风化过程的制约
    大陆风化作为地表物质循环的动力,对维持地球气候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金属稳定同位素的发展为物 质迁移的定量化及化学风化过程的准确示踪提供了新视角,本年度我们团队在Li、Rb和REEs稳定同位素方面 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首先在分析技术方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La-Ce-Pr-Nd-Sm的顺序纯化,并采用...
    2025-09-22